上海的车网互动试点火了!一辆新能源汽车,不仅能充电,还能反过来给电网送电,摇身一变成为“移动充电宝”。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酷?4月初,国家公布了首批9个车网互动试点城市,上海一马当先,拿下了最多试点项目。这技术叫V2G,简单说就是车和电网双向“对话”,既省电又能赚钱。上海为啥这么牛?它有啥优势?又有哪些难题要解决?咱们一起来看看。
上海能当试点“排头兵”,不是没道理。164.5万辆新能源汽车,全球城市第一!政策给力,买新能源车直接送“绿牌”,不用跟燃油车抢牌照。充电桩也多,91.3万个,车桩比1.8:1,全国领先。这些硬件条件,让上海的车网互动底气十足。政府还定了个目标,到2030年建3万到5万个智能充放电桩。这计划够大胆,上海就是要干大事!
政策好,产业配套更硬核。上海是汽车工业重镇,特斯拉的超级工厂2019年就在这儿落地,雷克萨斯的新能源车工厂今年也来了。车企多,零部件供应商也多,产业链齐全。技术创新更是上海的强项,高校、科研机构扎堆,V2G技术研发如火如荼。有了这些,上海搞车网互动,简直是“天时地利人和”。
具体怎么干?上海已经开始“玩真的”。最近,国网上海电力搞了一次大测试,联合车企和充电桩厂商,测了19款车型和13款V2G充电桩。结果如何?车、桩、网三方配合得不错,数据也为技术标准提供了支持。这测试就像给车网互动“体检”,确保技术靠谱,安全没问题。大功率快充也在测试中,速度快、效率高,未来肯定是大趋势。
试点项目里,上海的动作可不少。比如奉贤供电公司的一次“神操作”。5月13日,奉浦二村换变电站,施工7小时,36户居民用电没断。咋做到的?5辆新能源汽车当临时电源!车主接到邀约,开车到指定地点,接上V2G充电桩,直接给电网送电,260千瓦时电量,稳稳撑住了。这事儿证明,新能源汽车真能当“移动充电宝”。
公交车站也不甘示弱。松江的南永丰公交停车场正在试双向充放电设备,单台设备最高600千瓦,5台加起来能顶750户居民一小时的用电。居民小区也开始试水,嘉定的汪先生用自家车位上的V2G充电桩,3分钟送电0.4千瓦时。量虽小,但意义大,说明个人充电桩也能加入车网互动。这潜力,简直像“星星之火”。
换电站更是“隐藏王牌”。上海的蔚来换电站有180座,每座存电1700多千瓦时,堪称小型储能站。蔚来在上海有10万辆车,未来都能加入车网互动。负荷聚合商也不闲着,60万个个人充电桩,总调节能力420万千瓦,占上海总负荷的10%。这数字一摆,车网互动的未来不是梦。
当然,事情没那么简单。车主最担心啥?电池寿命!频繁放电会不会把电池搞坏?专家说了,主流电池循环寿命有2000到3000次,日常用车远用不到这么多。拿来参与车网互动,既省电费还能赚钱,何乐而不为?不过,得加大宣传,让车主放心。这事儿就像劝人吃新菜,得先让人相信好吃又安全。
赚钱模式也得搞清楚。现在车主靠峰谷电价差赚钱,放电还有补贴。但这不够长久。专家建议,未来得定个专门的电价政策,让车主、聚合商、电网都觉得划算。比如,峰谷电价再优化点,放电价格再明确点,大家都有动力参与。这就像开饭店,菜价得定得让厨子、老板、客人都满意。
还有个大问题:标准不统一。不同品牌的车和充电桩,通信协议不一致,放电效果差。大功率充放电还可能影响电网稳定。现在的标准多是推荐性的,车企、桩企各玩各的。上海正在努力,联合各方推统一标准。这就像修路,大家得用一样的“交通规则”,不然车跑不顺。
上海的政府也在发力。市发改委在研究试点方案,明确各部门分工,完善标准体系。放电价格也在试,尖峰时段调用放电,一年10到20次,按需求响应价格算。等技术更成熟,常态化放电价格也会跟上。这就像种树,先试着种几棵,成活了再种一片林。
上海干这事,为啥这么拼?因为它有责任做“领头羊”。作为经济中心,上海有资源、有技术、有担当。试点搞好了,不仅自己用电更省,还能给全国树榜样。其他城市可以抄作业,少走弯路。这就像家里老大带弟弟妹妹,路得走得稳当。
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